1、元旦之前受赵晨之邀作为讨论嘉宾参加了ACM组织的“人与信息社会巡讲”。
2、去之前赵晨发给了我大致的讨论提纲。咣当了好几下~
说实话,我是硬着头皮去的,因为对于我这个非科班出身的人来说,提纲上的每个讨论话题都可以著书立传。
不过,实际的讨论中其实并没有那么学究。大概也是因为大家受了点我这种野里夜气的影响 :)
3、期间,赵晨介绍了IBM那边对于“可用性”、“UCD”、“用户体验”的定义:(大意)可用性是指标、用户体验是目标、UCD是思想和信仰。
这句话值得不少人记住。
4、研究的方法有很多种,也可以非常灵活和具备技巧性;但“设计”其实是难度最大也最重要的环节。
从一开始的概念讨论,就有人不断的忍不住问:“那么,如何设计用户体验呢?”
5、后面讨论到这个话题的时候,我介绍了我这边的互联网产品常见做法:
1》划分用户群。
什么样的人群我主要服务。什么样的人群我不服务。 通常我没法去设计一个8到80岁都适应的产品。
2》做一个典型用户。
要做互联网你必须做一个职业网虫,要做手机你必须玩过10款以上手机,要做搜索你必须每天搜索200个词以上。
做搜索的人不用搜索,做手机的人现在还只有第一款手机,那么你别干了。耽误自己。耽误企业。耽误用户。耽误国家。耽误社会。
(毅斐兄后来反对说:很多产品你根本无法做一个典型用户,特别是非消费类的产品。 我补充:如果不能做一个典型用户,那么就走近他们。越近越好。)
3》搞清楚用户需要什么,我们需要什么。
用户需求是产品的根本,我们的需求也是命根。用户需要的我们不一定都能给他,我们需要的用户不一定都买账。
4》规划我们能做什么,不能做什么。什么东西暂时不做。
首先要搞明白我有多少人,多少钱,多少时间。决定什么东西现在不做很关键、很难,但必须决定。
“什么东西先做”也是很有艺术性的事情,它不只是有设计、产品、技术、商业等因素在内,甚至包括“传播”都需要做一定的考虑。
5》快速设计、快速测试、快速上线、快速调整...
互联网是试验田,田里有很多快鱼吃慢鱼的游戏。不等产品完美就得上线。但不完美的是功能不是质量。
6》坐怀不乱。
始终清醒的认识:“什么才是对用户有用的”。
不一定非得给他需要的,但一定给他对他有用的。
6、其实那天讨论了很多东西,但都不记得了。